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习得性无助是不是习得的?

发布日期:2017-09-14 作者: 来源:bv伟德国际体育 点击:

报告题目 习得性无助是不是习得的?

报告时间2017914日(星期四)上午9:00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格物楼3201

报告人简介

任维博士现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老员工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88年、199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医学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神经放电信息编码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研究;曾参加载人航天工程,进行航天脑功能研究。近年来开展情绪、认知发展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的研究工作,目前重点研究习得性无助、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不同效应、科学隐喻的认知神经机制。    

报告内容简介      

几十年来,习得性无助的基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抑郁的认识和治疗。最近,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总结几十年来可逃避和不可逃避电击经历造成的神经适应性改变的动物实验结果(Learned helplessness at fifty: insights from neurosci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2016, Vol.123, 4:349-367),发现在经历可逃避电击的过程中,动物脑内“发现”、“行动”和“预期”的脑回路激活,这种激活不但抑制了先天具有的被动、焦虑反应,而且增强了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和对厌恶事件采取主动行动的能力。据此,他提出了一个“习得希望”的新理论,并将相关的神经通路命名为“希望回路”。这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与此相反,在反复经历不可逃避电击的过程中,动物只是表现出“被动和焦虑”,并没有表现学习行为。因此,他进一步指出经典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理论已经落后于神经科学实验结果。这一质疑是神经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事件。

利用大鼠的实验数据,质疑用于描述人类经验和心理机制的理论,需要慎之又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反复经历挫败时的心理变化,模拟其中积极预期向消极预期的转变,以期更逼真地揭示相关的神经机制,并为习得性无助经典理论提供适宜的神经生物学证据。